圆光大学研究生获等离子体研究奖

韩国圆光大学化学工程系等离子体工艺研究室在学术领域再创佳绩。该研究室的研究生团队在7月2日至4日于韩国能源工程大学举办的"2025 KAPRA & KPS/DPP Conference"学术会议上脱颖而出,凭借两项创新性研究连续斩获优秀海报奖,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科研实力。

其中,硕士毕业生吴世镇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他以"等离子体辅助合成亚稳态立方氮化硼纳米材料"为主题,成功实现了热力学亚稳态立方氮化硼纳米晶体与纳米管的同步合成。通过系统的条件优化实验,吴世镇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合成工艺参数体系。这项突破性研究为新型超硬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因而获得评委会的高度认可。

另一位获奖者李汉俊则聚焦清洁能源领域,其研究课题为"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规模化制氢技术"。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直流等离子体技术,在高温条件下实现氨气高效分解制氢。通过实验研究与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李汉俊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工艺性能进行了精准量化分析。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氨气转化率高达99.99%,氢气生产效率达到30.77 g/kWh。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等离子体制氢技术的高效性和工业化应用的广阔前景。

这两项突破性研究均由化学工程系金泰熙教授担任通讯作者。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硕士生姜成范、吴世镇、李汉俊以及本科研究员安美笑,展现了该研究室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获奖者吴世镇在发表感言时表示:"虽然这项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获奖给予了我极大鼓舞。我将以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为目标,继续开展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李汉俊则说道:"能够凭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获奖,我感到无比荣幸。未来将全力以赴推进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程。"

圆光大学化学工程系等离子体工艺研究室近年来在新型材料合成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要突破。此次连续获奖不仅彰显了该校在等离子体应用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室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继续深耕等离子体技术的前沿应用,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